EN |
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2-07-05 浏览次数:11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报道,超过全球人口的5%,即4.66亿人患有致残性听力损失,其中3400万是儿童。先天性耳聋的儿童,60%是遗传因素所致,目前尚无可以治疗的药物。随着基因编辑和基因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有望精准治愈遗传性耳聋。

近日,美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学会(ASGT)的正刊Molecular Therapy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李华伟和舒易来团队题为“ Gene editing in a Myo6 semi-dominant mouse model rescues auditory function”(CRISPR/Cas9基因编辑治疗Myo6显性遗传性耳聋)的论文。该研究以模拟Myo6遗传性耳聋患者的显性遗传性耳聋小鼠模型为对象,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SaCas9-KKH系统),针对突变位点(Myo6,c.1325G>A ,p.C442Y)筛选出了特异且高效编辑的gRNA2,然后利用高效感染内耳毛细胞的腺相关病毒AAV-PHP.eB将SaCas9-KKH-Myo6-g2基因编辑治疗体系递送至Myo6WT/C442Y耳聋小鼠模型的内耳,实现了在体原位特异性敲除Myo6C442Y突变等位基因,并在长达5个月的观察期内,均实现了明显的听觉功能恢复。这是国际上首个利用CRISPR/Cas9技术针对Myo6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耳聋进行治疗,并获得成功的研究,是基因编辑技术用于遗传性耳聋治疗的重要研究进展,为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转化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Myo6基因的致病变异导致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耳聋。据报道,2.4%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例是由Myo6突变引起的。Myo6 p.C442Y突变在人类中自儿童时期开始发生渐进性听力损失。传统的过表达的基因治疗方法不适合于显性遗传性耳聋的基因治疗,并且存在有效期不够持久的可能。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有效针对基因Myo6 C442Y突变导致的半显性遗传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聋基因治疗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左二伟研究员, 通过AAV-SaCas9-KKH-Myo6-g2基因编辑系统特异性地敲除Myo6WT/C442Y小鼠中的Myo6C442Y突变等位基因后,并在敲除后的5个月内,观察到听觉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观察到内耳毛细胞存活率提高、纤毛形态变规则,电生理指标得到纠正。研究团队同时进行了AAV-SaCas9-KKH-Myo6-g2体系的安全性评估,未发现明显的脱靶情况,且对野生型小鼠的听力没有影响,验证了该治疗体系的安全性。

该工作通讯作者为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李华伟,研究员舒易来和左二伟,眼耳鼻喉科医院博士后薛媛媛、王大奇和中科院胡新德、中国农业科学院李迪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眼耳鼻喉科医院研究员李耕林合作指导完成电生理研究工作。眼耳鼻喉科医院李华伟、舒易来团队长期致力于感音神经性聋的前沿科学创新性探索和临床转化,包括内耳毛细胞再生、听觉保护以及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转化研究等。该研究创新性地以CRISPR/Cas9基因编辑治疗MYO6基因突变导致的耳聋,为遗传性耳聋的临床转化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电话:400-099-1215

公司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新兴园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

企业邮箱:boya@newcby.com

新世纪博雅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2021 冀ICP备*******号-1

汉尔斯再生医学客服系统